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我校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参加中国首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师资培训履约班”
时间:2016-11-11   来源:科研处          作者:   审核:   点击数:

11月7日至1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下称“亚太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共同主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承办,文化部非遗司、外联局指导的我国境内首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约班”在上海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处长杨庆红,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干部岳青出席了培训班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与文化部依托高校开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相结合,学员为57所研培高校的代表,我校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研培计划的高校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对《公约》相关知识的讲解,结合田野调查,提高学员对于公约框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认识以及对非遗项目认定和清单制定的了解,同时希望参训学员能结合研培计划将公约精神传授给广大非遗传承人群。

欧敏行女士在致辞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相传的珍贵文化遗产,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已有170个《公约》缔约国。

王晨阳先生在致辞时充分肯定了中国自2004年成为《公约》缔约国以来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谈到,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学习和重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常必要。

本次培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培训师爱川纪子、苏珊·奥格和张敏进行授课。培训师针对《公约》基本概念、清单制定、社区参与、申报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参训学员还随同培训师一同进行了非遗项目田野调查,分组访问了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和浦东新区新场镇,以锣鼓书、琵琶艺术(浦东派)、浦东说书、吴歌、摇快船和江南丝竹等非遗项目为案例,学习如何实际操作非遗项目认定和清单制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公约精神。

培训班开班式

授课现场

田野调查现场(吴歌传承人)

田野调查现场(学员与传承人交流)

田野调查现场(学员讨论)

田野调查合影

  • 学院官方微信
  • 湖南省教育厅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