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湖南日报头版:大山的回响 ——省直宣传文化系统驻村工作队安化乡村振兴帮扶纪实
时间:2022-11-01   来源:   作者:   审核:   点击数:

湖南日报头版: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2-10/31/content_1601517.htm?div=-1

大山的回响
——省直宣传文化系统驻村工作队安化乡村振兴帮扶纪实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龚柏威 杨元崇

  巍巍梅山,资水奔涌。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安化全线告捷——全县130个贫困村出列,14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021年5月,战鼓再擂。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湖南继续选派24021名机关企事业干部组成10253支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又是一段新征程。7支来自省直宣传文化系统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奔赴安化,续写光荣与梦想。

  7支队伍分别来自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日报社、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了凝聚合力,省委宣传部(省文资委)成立了驻安化县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组。

  兴产业、抓项目,树新风,鼓了口袋富脑袋……各工作队在一座座偏远山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出一套“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的组合拳,将乡村振兴的蓝图点点上色。

  又是一个秋天,我们走进这些山村,听战斗的号角、大山的回响,回首来时路,奔向更远方。

  “人的清单”

  ——人人皆有故园梦

  10月19日,安化仙溪镇大溪村的直播间开业了。当天,销售近9万元,均由村民直播带货,卖的全是自家土特产品。村民杨得初首次参与快手平台直播,一下卖出10饼黑茶,喜不自禁。

  直播间由湖南日报社驻大溪村帮扶工作队搭建,湖南云上优品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工作队搭建了好平台,我愿尽我所能参与家乡发展。”该公司董事长杨骥说,他是从大溪村走出去的,之前事业主要在益阳市区,现在发展重心已慢慢转移回乡。

  在大溪村,这样的合作案例不少。在长沙发展的湖南古和茶叶董事长胡喜中,回村主导“新式茶饮”开发;在安化梅城镇打拼的刘跃军,就着檀木仑公路硬化的东风,已回村开发高山茶基地300余亩。

  湖南日报社驻大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邹丽娜说,工作队梳理了一张“人的清单”,均是大溪村走出去的能人。“中国人都有家乡情结,大山走出去的人尤甚。这些能人见识广、能量大,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把他们发展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他们能干又愿意干的事。”

  人人皆有一个故园梦。

  在城市生活多年,陶树林时常会想起家乡江南镇木溪口村的那轮明月,“银盘一般,挂在山巅,恬静又安详。”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驻木溪口村帮扶后,工作队队长李振与陶树林取得联系,双方很快达成合作,陶树林投资700万元在村里建“月下听山”民舍。“我很看好其中的商业价值,民舍离茶马古道近,将来游客肯定不少。”陶树林说。

  “每个工作队手上都有一张这样的清单。”省委宣传部(省文资委)对口帮扶工作组组长杨华锋介绍,能人回家乡建家乡,已成为特有的“安化现象”。近5年来,安化共引进项目156个,总投资648.97亿元,其中乡友回乡投资占比超60%。

  去年底,省委宣传部策划出版《我心归处是安化》一书,收录50名乡贤饮水思源、回报桑梓的故事,在当地尤其是安化籍在外成功人士圈中,引发强烈反响。

  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认为,这样的方式不仅助推了乡村产业发展,更弘扬了家国情怀,引领了乡村振兴。

  “物的清单”

  ——物尽其用百事兴

  与工作队的队员们聊天,他们对本村的了解如同熟悉自己的掌纹。村里有多少户、多少人、多大面积,多少良田,都了然于胸,甚至列得出村里有几条溪流。

  物尽其用则百事兴。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驻木溪口村帮扶工作队“盘家底”,麻溪河进入了他们的规划,该河穿村而过,共计约5公里,河岸两侧坡缓开阔。

  多番调研论证,工作队计划沿麻溪河开辟山地车基地、露营基地、野炊基地等。乡贤陶建良为这个方案很是激动,准备投资80万元。

  “村里有些什么?群众想要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工作队队长李振说,工作队耗时一个月,完善了“物的清单”,想清楚4个问题后,发展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他们积极促成木溪口村与长沙旅游协会、安化越野车协会达成合作,如今的木溪口,渐成网红小村。

  安化龙塘镇是“字圣”黄自元故里。省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进驻龙塘镇沙田溪村后,发现这里有关黄自元的遗迹寥寥。工作队请来湖南大学魏春雨教授设计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围绕黄自元进行展陈设计,还包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多功能文体休闲室等。

  工作队队长陈坚介绍,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将于明年1月竣工,将极大完善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承载能力,为当地发展引流量、聚人气、添动力。

  安化县县长潘文剑说,工作队紧扣安化本地资源提出“物的清单”,与全县茶旅文、生态保护等发展路径高度吻合,为安化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大力量。

  “问题清单”

  ——精准施策巧发力

  蓝天白云下、青翠群山间,古村落点点,崭新的柏油路逶迤伸向大山深处。

  刘鑫走在路上,不时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刘鑫是省文旅厅驻马路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说,去年刚进村,每天数拨村民来找,个个急吼吼的,“都是扯麻纱的问题”。

  到底有多少问题?工作队连续召开10余场屋场会,从村里烂尾工程到电信诈骗,从基础设施薄弱到歪风陋习,工作队条条记下,按轻重缓急列出“问题清单”,再对症下药,稳步推进,一条条解决。

  村组织软弱涣散,就整顿组织、加强党建;刹歪风陋习,就把惩戒曝光与正面引导结合起来,用农民自己的语言、方式进行宣讲;基础设施差,就号召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一年多时间,村里面貌大变样。工作队还招商引资9000万元,准备打造青云洞“云上九歌”龙头文旅项目。

  “7支工作队,啃的都是‘硬骨头’。”杨华锋介绍,入村前,7个村都有相同特点:村组织软弱涣散、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风民俗亟待提升。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对照“问题清单”,精准施策巧发力,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湖南城市学院驻苏溪村帮扶一年多时间,修了20余公里机耕路,复垦300余亩荒田。

  工作队队长孔军说,他们整理“问题清单”,排在首位的就是村里不少土地抛荒,没有一条像样的机耕道。

  工作队不搞大包大揽,通过奖补政策,鼓励村民修建机耕道、复垦荒田,并鼓励村民自筹资金,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做好引导、技术帮扶。

  村里的种粮大户邹志武今年投资30万元,流转100多亩土地,沿线修建近2公里的机耕路。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还有工作队请来的科技特派员技术加持,今年,邹志武的水稻产量翻倍。村民邹迪尧、刘爱华沿山修好机耕路,不到两个月,完成120亩野生黄精种植。

  一年多来,工作队以不到50万元的奖补资金撬动村民投资150万元,涉及水稻、花生、蘑菇等各类产业。如今苏溪村基本做到机耕路直达可种植田土,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清单”

  ——揪住发展“牛鼻子”

  项目为王,乡村振兴自然也要抓住这个“牛鼻子”。

  杨华锋介绍,截至目前,省直宣传文化系统7支驻村工作队共明确项目40余个,已完成项目33个,其它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

  深秋时节,走进安化的山村,处处是一片繁忙景象。在乐安镇尤溪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车间,村民谢腊云正认真地为当地特产红皮小籽花生装袋贴签。谢腊云自己种花生卖给合作社,又在合作社务工拿工资。“一颗花生,两份收益,当然开心咯。”

  尤溪村党支部书记龚辉说,湖南工艺美院驻村帮扶工作队投入20万元,建设了这个集电商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产品集散加工为一体的项目,其后盾单位还聘请专业团队规划设计“四季尤喜”品牌,完成了该村红茶、绿茶等7个系列农产品包装的设计制作。产品上市,供不应求。

  在小淹镇苞芷园村,村民王佰元没想到家里的屋顶也能带来每年800元的收入。“这都多亏了湖南出版集团驻村帮扶工作队。”王佰元说,工作队投资80万元成立安化苞芷园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租赁农户屋顶安装光伏板,带动村民参与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村集体收入每年超10万元。

  “作为一名老党员,乡村振兴我不能缺席。”走进仙溪镇大溪村,年近七旬的老支书刘祥夫正带着众人在一块林地挖坑,准备种黄精。在湖南日报社驻村帮扶工作队带动下,刘祥夫牵头成立八方财农场,带领52户村民开发千亩黄精基地,今年已种植了100亩。“林下种黄精,一亩地产值3万至5万元。我们跟着干,有劲头更有奔头。”村民杨新军喜笑颜开。

  在大溪村行走,还遇上一处在建工地。这本是一块争议了数十年的荒地,工作队连开数场屋场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家一致同意建设美丽屋场。村民们热情很高,自发投工200多个。

  工地旁,一行木牌上写着“感谢湖南日报工作队”几个大字。刘祥夫笑着说,那是国庆假期他和几个村民自发立上去的。

  望着木牌,杨华锋收起一路的笑容,郑重地说:“乡村振兴,使命重大,任务光荣。我们一定要奋勇当先,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


  • 学院官方微信
  • 湖南省教育厅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