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事迹 >> 学术名家 >> 正文

一生愿为教书人——记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何继善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9-30    审核: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浏览次数]: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与国家发展共命运,执着创新六十余载,建立了完备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磁勘探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领衔形成了电磁探测中国学派;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成为他人生的主旋律,他治学严谨,淡泊名利,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题记

何继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南大学教师,地球物理学家、工程管理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由他领衔形成的电磁探测中国学派,引领了国际地球物理学前沿,实现了我国电磁法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是我国电磁勘探领域的开拓者。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湖南省科协主席;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

何继善曾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李四光地质教师奖、宝钢教育特等奖等荣誉;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含一等奖在内的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科技奖励。


地球把脉人:领衔形成中国学派,实现我国电磁法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934年,何继善出生于湖南省浏阳。此时正值战乱,小小年纪的他跟随家人辗转逃难到各地,在炮火的夹缝中学习,历经四次辍学。所以,何继善无比渴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他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寻求学习机会,从未放弃。1956年,在“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下,何继善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学习地球物理,正式迈入科研殿堂。

从事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60多年来,何继善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大主题,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伪随机”多频地电场理论、“广域电磁法理论”和流场法管涌渗漏探测理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地电场与观测系统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地电场观测仪器设备,在中国应用地球物理研究领域,形成了集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应用于一体的电磁勘探方法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电磁法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是我国电磁勘探领域的开拓者,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和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杏坛执守者:一心为师,一生为教

“我的主要社会身份是一个教师,我一生的主要职业也是教师。除此之外,别的都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小插曲,来了又去如同过客。只有教师这个角色,永远不会退下我的人生舞台。可以这么说,教书育人不但是我人生的主旋律,也是我生命中永远的安魂曲。”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忠诚,贯穿了何继善的一生。

1960年,何继善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没过几年便遭逢“文革”。当时,由于害怕被扣上“白专道路”帽子,很多老师不敢给学生上课,而何继善却恪守着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把所有课程全部包揽在自己身上。每天从上午第一节一直上到下午的最后一节。讲得实在累了,就穿插自习自学课,他当辅导老师的身影依然环顾左右;再不行就做实验,老师和学生活力四射共同在科研上学习探索;有些课程没有规范的教材,何继善就自己刻钢板油印教材……何继善用心良苦的执着温暖了那批年轻人的一生。由于他所带的班级没误功课,很多学生都在后来的岗位上成为了各自学科领头人和行业带头人。

何继善执教60多年,上了近20门不同的课程。作为一辈子的教书人,何继善是本能地爱学生。“在我眼里,虽然学生在言谈、举止、性格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大家都是可值得培塑的。刚开始教学时,我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也看不大惯,现在回过头来看,许多当时调皮的学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样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何继善认为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凭个人的脾气喜好去判定学生的出息与否。他搬出孔老先生说的那句话,“有教无类”,诠释他漫长教学生涯的切身体会。何继善始终认为,在施教与受教之间,假如失败,失败的原因不在学生身上,而在老师。因为学生是教与学的被动者,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爱我的学生,我爱他们。”何继善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甚至不敢想象,哪一天我突然没有学生了,我会是什么样子。我想,等我没有学生的那一天,我的生命已经终结。哪怕我还活着,但我的生命已经形同虚设,因为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源泉断流了。”

尽管爱生之情切切,但何继善却是学生们眼中的一位标准“严师”。学生在学术专业上有什么进步,何继善是不轻易表扬的。他的理由很充分:治学是一个严谨的过程,科学研究是寂寞的职业。对学生在专业上的进步,只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语言上的轻易表扬和即兴赞扬,怕引起学生们的误判,并进而诱使学生滑向急功近利的治学歧途。

“做何老师的学生得习惯时时刻刻被‘敲打’。”何继善的研究生付国红对此深有感触。2001年9月,考上何继善硕士生的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能师从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忧的是,导师事务缠身,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只怕不够仔细。“没想到,在何老师门下攻读硕士和博士的5年里,老师对我的指导交流之频繁,出乎我的意料。”付国红说,给何院士做研究生,要时常准备被“敲打”。有一次,付国红到重庆去做研究,才去两天,导师询问进度的电话就追过来了;出差回来后发现导师自己也出差去了,付国红心中窃喜:不用及时汇报出差情况了。没想到过了两天导师就传话:要他把重庆工作的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传到导师信箱里。付国红心里一惊,好险,好在作了准备,要不然,他又要被“敲打”了。

一甲子躬耕树蕙,何继善先后培养出70多名博士生、50多名硕士生,以及大批的本科生,他的学生遍布相关的管理、教学、科研岗位。他的门下走出了一批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如火箭军导弹技术专家(少将)刘代志、863首席科学家汤井田等;还向国家输送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如华东地质勘查局局长许建荣、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局长秦西社等;青年长江学者李帝铨和蔡红柱等杰出青年也从他的麾下启航。


科普院士:大手拉小手,科学路上一起走

何继善历任三届湖南省科协主席,积极推动科普教育,强力推动了湖南省科学技术馆的建设,为全民科技素养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1996年获湖南省科技兴湘奖,2002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

何继善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地球物理学家,而且文理兼修,爱好非常广泛,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颇有造诣。作为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时刻不忘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为己任,在进行科研的同时,率先向广大的群众进行科普宣传。20多年来,他根据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问题,深入基层,作各种科普报告200多场,足迹不仅遍及三湘四水,而且报告还作到了北京、甘肃、黑龙江、湖北、四川、重庆、广东、深圳、南京等地。

何继善购买了许多科普教育书籍,充实自己。在信息化还不普及的20年前,他就筹集了6万元,购制了一套多媒体放映系统和数码照相机,每到一地,都要将当地情况和有关图景添加到讲稿里,力争使所作报告亲切感人,形象直观。

在何继善开展科普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2000年中秋节晚饭后,本应在家休息的他又来到了办公室,精心准备去北京的一个科普报告。忙至深夜,下楼时一脚没踩稳,摔倒在地,造成左脚严重骨折!北京的报告在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怎么办呢?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何老师这次是不会去北京了。可他却认真地说:“不去怎么行呢!这是早就定好了的,那么多人等着我,不能因为我一个就浪费那么多人的时间”。结果,只好派人背着他上下飞机,并一路从长沙护送到了北京的开会地点,顺利完成了那次报告会。在他脚骨折期间,住医院治疗的他仍没有间断作科普报告和讲座。这期间,他在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坐着轮椅先后为中南大学的大学生、湖南省望城县一中全校师生及有关单位和人员作了六场科普报告!为了查阅资料,他都是艰难地从轮椅上站起来,慢慢地挪动着手中的拐杖,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搜寻着……在这段时间,每次作报告,他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上讲台时,许多听众感动得热泪盈眶,会场上长时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何继善凭着这种精神,为20万人次的听众作科普报告和讲座。他的报告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在这些听众中,有省市一级的高层领导,有干部、职工、工人、农民,而更多的是青少年和学生。

2014年11月,何继善来到浏阳市一中,近3000名学生把一中体育馆占得满满当当。当精神矍铄的何继善刚出现在门口,室内体育馆掌声、欢呼声骤起。3000个座位座无虚席。交流科学、分享成长,勉励学生为中国崛起读书。这位地球物理学界的世界顶尖人物,谈科学,他深入浅出,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何继善一直站着讲,现场响起41次掌声。面对这位风度翩翩、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学生们都被折服,成了何继善的粉丝。

何继善很喜欢青少年学生,跟他们在一起,使何继善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感到一种青春的涌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他看的很重,只要是学生们的邀请,他就是再有困难,也一定出席他们的活动。看到青少年学生挤满教室、趴满窗户的情形,何继善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也感到培养青年学子的责任重大。

何继善常说,“我们要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为未来的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军。”

在纪念“七·七事变”71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何继善花费10年心血译著的中美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虎口拔牙》一书免费赠送给学生们。他带着这本书到了省内部分大中小学校,开展“纪念‘七·七事变’,发扬飞虎队精神”的巡回演讲及赠书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学子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何继善时常对人们说,我们要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为未来的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军。        

何继善还结合国史国情,积极撰文著书,宣传科技。他先后主编了《现代科技写作》《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等科普丛书,并在《科学中国人》《送你一朵蓝玫瑰——科苑撷英》书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富有新意、有深度的科普文章。

六十余载的教学科研路,何继善用忠诚的灵魂、虔诚的态度,践行着“创新、求实、勤奋、敬业”的教书育人理念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用实际行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诚心善教,芬芳满园,这就是他——何继善,一名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


文章来源:http://jsj.zt.hnedu.cn/c/2021-09-01/1053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