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刺绣名家 > 正文

人物 | 黄伟雄:指尖珠光璀璨 绣出国级非遗之花

【来源:百师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2-08-06 | 作者:黄伟雄 | 审核人:唐利群】


黄伟雄


黄伟雄,男,1964年生于潮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非遗项目粤绣(珠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多年来对珠绣的技艺及针法不断探索,并与绘画技法相结合,将珠绣工艺从实用装饰用途发展成纯艺术观赏的“珠绣画”,并获国家专利。经过积极推动,使粤绣(珠绣)成为中国剌绣的一项独立绣种,并通过评审,由国务院批准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名录。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奖”,广东省五部委联合授予“第五届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光荣称号,被授予潮州市第七届拔尖人才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企业家分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政府文史馆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岭南民间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担任了两届潮州市政协委员。受聘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任兼职教授。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黄伟雄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抽纱刺绣职业(工种)全国行业技能竞赛轻工行业裁判员”、“2020首届全国乡村手工艺(刺绣)大赛”评审专家、“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艺美术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第五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评委会”评委,多次担任广东省艺术设计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多次担任深圳文博会以及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评委和裁判员。

作品共获国家级金奖31项、银奖6项,省级金奖13项。有3件作品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有4件作品被国家级及省级博物馆收藏。作品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珍品认定。

出版了《珠绣》《雅风》《梅痴》等著作,多篇论文刊登在《中国工艺美术》《广东省工艺美术》等专业期刊上。

珠绣介绍

珠绣的历史早在东汉以至隋唐、宋代均可见实物及文字记载。在广州东汉墓葬及广州晋南朝墓葬中均出土过玻璃串珠等实物,其历史距今已有二千多年。随着历史的发展,因地区的不同和技艺的演变,中国刺绣形成了“四大名绣”,分别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珠绣源于粤绣,与粤绣一脉相承。与潮绣,广绣合称粤绣。粤绣(珠绣)源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潮州,是粤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岭南特色的传统工艺的一个代表性品种。它是用针线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珠片、晶石、胶石等多种材料,在画布或纺织品、花布、人造革、真皮等不同材料上绣出生动立体、色彩绚丽的图案。它是完全由各种珠绣材料来描绘大自然的花、鸟、虫、鱼以及人、物、事的一种手工刺绣艺术。珠绣题材广泛,品种繁多,既有壮丽豪华的巨型艺术作品和玲珑精巧的艺术品小件。又有装饰性极强的珠绣毛衫、珠绣时装、珠绣袋以及珠帘、珠绣玩具、珠绣腰带等实用性用品。借助装饰性实用品及其在婚纱礼服上的应用和在民间的神袍、潮剧服饰等对珠绣的运用,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已扩展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珠绣作品不但题材广泛,而且制作珠绣作品的玻璃珠和片都是立体和透光的,在不同的光线下,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画面会有所不同,这是珠绣有别于其它绣种的地方。它的画面既有动感,又能产生流光溢彩的美感。珠绣画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优秀范例,运用了玻璃珠和珠片对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的光学原理,流光溢彩的画面突显其典型的艺术个性。珠绣画是珠绣品中的艺术精品,它集中展现了珠绣各种针法,采用多种不同色彩,不同质地的玻璃珠、管珠、胶片、泡珠和胶石……在不同面料上绣制大自然中各种物象。珠绣画没有完全沿袭传统珠绣品的表现手法,而另辟了一条蹊径。色彩艳丽装饰性强,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意境。追求一种浓浓的诗情。颇具时代特色。在优美勃郁的生机中,又充满了静雅之神情,在独具自然美的风神中又变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符号。

粤绣(珠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雄创作了大量的珠绣作品,其中大型珠绣画屏风《百鹤图》于2012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珍品认定证书。粤绣(珠绣)于202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名录。

“珠绣画”精品欣赏


《梅姿竹影戏锦鸡》珠绣画挂屏

规格:55cmX55cm创作时间:2002年

《梅姿竹影戏锦鸡》珠绣画挂屏,画面上一对锦鸡相悦相嬉、盘旋飞舞、飞鸣对唱。四周梅花盛放,竹影摇曳,形成满园花香,色彩缤纷,春意喧闹的祥瑞之气。寓意“锦上添花”,象征幸福和谐,是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取材于传统的潮绣题材,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传承传统的珠绣技法,选用五彩缤纷,质量上乘的细小玻璃珠子,底地采用黑色满地乱针钉珠,衬出一对用各色玻璃珠,通过不同的排列和针法来展现纹理和色彩的锦鸡,形象生动,做工精细,美意自生。

《露气》珠绣挂屏

规格:60cmX175cm创作时间:2016年

此图用笔简练,设色明丽,描写“荷细小小半溪香,水凉风搅一池荷”的意境。红荷娇艳,纤柔轻盈,花叶穿插顾昐,随风摇曳。莲杆上立翠鸟尖喙短尾,姿态优雅。作品用上等的玻璃珠、珠片等材料,一针一线手工订制而成。配色对比强烈,厚重朴实,运用了玻璃珠子透光、折射、立体的特性,珠片和珠粒恰到好处的搭配,如实地将国画写意笔法再现出来。呈现出大自然中温馨和谐的意境。

《九龙图》珠绣屏风

规格:341cmX75cm X172cm创作时间:2000年

珠绣画作品《九龙图》,取材于北京故宫的《九龙壁》,运用传统的潮绣技法和珠绣针法相结合,采用了立体垫高绣法,使得九条不同姿态的金龙,在画面上突显了出来。那烁金炫银,金光闪烁的龙,显得十分活灵活现,栩栩传神。在制作过程中,反复选料,对珠片的规格大小、色彩搭配进行多次对比;在针法技巧的运用上,反复制作不同效果的局部小样;在形体塑造上,从大处着眼,虚实有度,不仅色彩丰富而且自然厚实,画面构成比较完整,作品具有立体感与层次感。运用排列、叠加、交叉、抽空等多种珠绣技巧,将那些珠片经过匠心独运的巧妙配搭,使画面既有动感又能产生流光溢彩的奇异效果。作品《九龙图》共用了126万颗珠子,38片小样,一针一线精心绣制,近两百天的时间才完成。

《百鹤图》珠绣画屏风

规格:940cmX83cmX248cm创作时间:2008年

作品取材于明朝名画《百鹤图》,采用最小的玻璃珠、珠片、胶石等多种材料,技法上运用排列、叠加、交叉等多种珠绣技巧,多种针法交替运用。玻璃珠和片,都具有光的反射、折射、散射性,将它们用不同的方法排列组合,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珠片,巧妙的进行搭配,浓淡色彩形成对比。通过创作者对大自然的理解,经过艺术大师精心手工刺绣,在画布上制作出这一富有立体、内容丰富、色彩迷人的画面。将传统的珠绣技法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经过精巧编排和色彩搭配,作品表现了大自然中和谐温馨的美好画面。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美好祝愿。

以鹤为创作题材,进行工艺美术的移植、再创作的工艺品,如根雕、剪纸、泥塑等等,多种多样、不胜枚举。以明朝著名画家边景昭《百鹤图》名画为蓝本,设计创作出珠绣屏风,可谓独出机杼。之所以选择《百鹤图》作为创作题材,这与中国传统刺绣图案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紧密相关。在中国,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珠绣《百鹤图》创作源于生活而又承继了中国刺绣的传统,把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的愿望融入绣品之中。作品能真正做到体现原作的精神气韵,经材质及工艺手法转换进行再创作,以工艺美术品特有的艺术语言与材质肌理美来表现,成功的再现原作神貌。

《郑成功》珠绣画挂屏

规格:106cmX161cm创作时间:2010年

《郑成功》珠绣画挂屏,采用了富有创意的郑成功的雕塑头像,把郑成功的头像有机地与台湾地图叠印,隐喻郑成功开台建台的丰功伟绩,再加上郑成功亲笔题写的诗词,背景是台湾海峡波涛汹涌的海浪,衬托出郑成功的英俊而威武的形象。绣制头像采用了较为深沉的灰暗玻璃珠颜色,表现出石头塑像的纹理,用深浅色块表现,使头像轮廓清晰,作品从设计到绣刺完成,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用了22万6千颗玻璃珠,用尼龙线将每一颗小小玻璃珠钉牢在布料上,纯手工刺绣,是一幅珍贵的艺术精品。《郑成功》珠绣画挂屏入选第五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暨全国代表性绣种刺绣作品展,作品获金奖;“2012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荣获金奖。

《郁金香》珠绣画挂屏

规格:60cmX46cm创作时间:2004年

《郁金香》珠绣画挂屏选用细小的玻璃珠,运用满地铺绣,以中国画中“没骨”画法,通过不同珠子颜色的自然渐变将郁金香绰约的内涵表现出来。紫色、红色、黄色的花朵互为衬托,又浑然一体。严谨而不觉繁褥板滞,色彩丰富而不夸张,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悦。

该作品荣获“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8年9月7日,珠绣屏风《郁金香》入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工艺美术馆承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紫云深处鸟鸣春》珠绣挂屏

规格:219cmX5cmX96cm创作时间:2008年

作品取材于传统的中国画花鸟紫藤,画中诗意浓浓,幽清隽永。盛开的紫藤,花束随风轻摆,春燕四尾一前一后,中间双燕相视顾昐,比翼齐飞,极为生动。这幅作品历经六个月,选用上万颗珠片,经过千针万线。采用不同的针法和技巧排列,将传统的珠绣技法和绘画技法相结合,色彩变化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绣工精美,甚是美观。真可谓“一针一线”全是工夫。

《紫云深处鸟鸣春》珠绣画作品在2009年在“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上荣获金奖。

《丰收的喜悦》珠绣画挂屏

规格:57cmX5cmX89cm创作时间:2003年

作品取材于少数民族姑娘在丰收的季节,挑着她辛勤劳动所收获的硕果回家的情景。整幅画面用玻璃珠子钉满,采用各色珠子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现出劳动者的淳风之美。人物造型简练概括,构图饱满,结构严谨,人物俊秀,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活泼,具有浓厚的装饰意趣。

2010年4月26日,《丰收的喜悦》珠绣画作品在深圳市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在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上获得2010年“龙岗·金凤凰”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富贵吉祥》珠绣挂屏

规格:218cmX5cmX98cm创作时间:2009年

作品以盛放的牡丹为主题,花朵硕大饱满,雍容典雅,花瓣错落有致,还有待放的花蕾,花开无声恍若馨香盈鼻。一对麻雀相互追逐似啾啾有声,殊有趣韵。画面采用最小的玻璃珠、珠片、胶石等多种材料,将传统的珠绣技法和绘画技法相结合,色彩丰富,生动活泼的场境跃现在画面上。这幅绚丽的珠绣作品由于材料的独特和工艺的精细,散发出一种别致的神韵。

《从雅典到北京》珠绣屏风

规格:243cmX95cm创作时间:2006年

《从雅典到北京》珠绣屏风,作品旨在宏扬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题材取自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计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精心设计,跨时空巧妙的组合创作而成的一幅壮观画面。采用手工刺绣工艺,一针一线一珠精工钉制。全幅画共约钉制珠子260000粒,4名工艺技术人员历时六个多月精制而成。色彩的搭配尽量表现原有建筑物的本色,整幅作品色彩和谐,赏心悦目。

2008年9月18日,《从雅典到北京》珠绣画作品在广州市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在“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获金奖。

《七彩珠绣包》系列作品欣赏

《七彩珠绣包》系列的材质主要有玻璃珠、丝绒线、缎布、五金架口、长短链条等,珠绣包的绣面是用丝绒线和细小玻璃珠,用手工绣钉在缎布上,共用了二十多道工序才完成的精细七彩包包。

七彩珠绣包,选用了七个颜色来配搭,表现“七彩虹”的特有美感,寓意着我们的美好生活多姿多彩。作品利用抽象图案,用七彩绣线与晶彩小珠巧妙配搭,相互相承,将传统的绣花、珠绣风格与现代的抽象图案完美结合,使作品别具一格,更赋予一种文化的传承。作品运用长方型的外观造型,用手工绣制的绣片加上五金包架,充分展现了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现代女性形象和魅力。

技法上采用潮绣和珠绣相结合,彰显岭南地方特色,将纱线运用平针、掺针和垫绣针法,更好的表现了花朵的造型,颇具立体感。以珠光烁烁的玻璃珠子用乱底针法进行铺地满绣,衬托出丝绒绣花朵的亮丽和柔美。同时,玻璃珠对光的投射,反射特性让画面更加亮眼,引人瞩目。

作品用七个颜色组合,可随意搭配不同的服装,实用性强。珠绣包的外观尺寸恰到好处,能够放置手机、纸巾、卡类,适应现代女性的生活便利。整套作品既有时尚浪漫的时代感又有精致的非遗工艺,是现代名媛贵妇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配件。作品入选潮州市“十大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