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应明,1954年9月生,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任湖南省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主任,长沙县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任湖南湘绣城集团公司总经理。
曾应明爱好文学和美术,是湖南省著名的民间文艺家,是湖南省民间工艺产业化道路的开创者,他所创办的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产业基地,为湖南省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并授予“湖南省文化产业领军人物”;2013年3月,被评为“长沙市首批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在他带领下的湘绣城,2011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十强企业,2012年8月,集团公司主干企业湖南金霞湘绣城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由文化部命名颁发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匾,成为全国刺绣类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等6家单位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企业所在的湘绣社区已逐步成熟,成为拥有一万多居民的社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曾应明考察尼泊尔刺绣品市场
深深湘绣情缘
曾应明生于长沙的一个湘绣世家。曾祖父曾寿山曾为创办湘绣史上第一家绣庄的胡莲仙制作绣稿,湘绣传世珍品《荷鹤图》为二人合作传世作品;母亲焦菊珍自画自绣的湘绣精品《长寿鸟》留传于世,2005年其复制品获“中国四大名绣展评”一等奖。

《荷鹤图》
18岁那年,高中毕业的曾应明进入当时长沙县湘绣厂成为一名湘绣服装裁剪工。恢复高考后曾应明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为他后来发展既打下湘绣专业技术基础,又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文化知识。1993年是湘绣史上灰暗的一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这年8月,曾创造湘绣行业无数第一的长沙县湘绣厂陷入破产关门前的清算。但就在这一年,在长沙市沿江大道317号二楼的两间房内,曾应明的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正式开张。“因为他知道这个看上去岌岌可危的行业实际上前程似锦。”1994年10月31日,经过四年市场洗礼的曾应明投资创建湖南龙腾湘绣城。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湘绣入选。但其中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2005年12月31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示,其中并没有湘绣,得知这一消息,曾应明立即以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名义写下题为《绝不能让“湘绣”这张国家级名片滑落》的报告,分送文化主管部门,又带着刊有湘绣落选相关报道的报纸飞往北京,呈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的有关领导和相关专家。曾应明还与其他湘绣业士一起四处奔走,促成湘绣“申遗”座谈会的召开,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在政府部门支持下最终促成湘绣进入全国17项补录项目名单中,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从事湘绣相关工作的四十多年里,曾应明有着突出的艺术成就。除不断研究湘绣针法、创新湘、绣技艺、开创湘绣产业发展新模式外,他还先后发表了湘绣故事《老龙潭》、《八仙图》编辑出版《湘绣传说故事》、《手工艺大市场——湘绣走向世界的启示》、《古今湘绣》等书籍,以及长篇小说《芙蓉坊密码》、《荷鹤图传奇》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曾应明、曾理出版书籍
27年过去了,曾应明创办的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已发展成著名的刺绣产业基地,年产值超过15亿元,每年为湖南出口创汇达5亿元。湖南湘绣城集团主干企业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自2011年起被连续12年被国家商务部、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12年还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经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湘绣这张国家级的“名片”深受人们喜爱,但阳春白雪总不易被平民百姓所接受。几经沧桑,起伏跌宕,湘绣这门手艺散落民间,近似失传。曾应明静观湘绣行业发展趋势,深刻感觉到只有大胆创新,将湘绣产业化、规模化,形成聚合效应才能更好地推动湘绣的发展,湘绣城也应运而生。
几年前,当大部分的商家还将眼光置于国内时,在长沙市进出口公司任职的曾应明却早已敏锐地将眼光转向了世界这个大舞台。凭着对市场扎扎实实的调研,曾应明下决心要让湘绣走出国门。多年来,曾应明考察了世界各地很多国家的市场,发现湘绣产品在国外很受欢迎,很有市场前景。在考察过程中,他还摸索出了一套“国际生意经”。
首先,注重教育培训。在湘绣城的北面,一个占地400亩的湖南湘绣产业科教园拔地而起。顺龙工艺美术基地落户这里,不仅形成了湘绣相关产业的集结,而且将形成湖南工艺美术产业——陶瓷、木雕、银业银饰、菊花石等的大集结,形成一个科研、生产、经营、销售和人才培养的体系。
其次,是注重新产品开发。单一的织锦产品在国外卖的价格并不高,但只要绣上特色湘绣图案,价格就会高出很多。刺绣产品出口还能充分带动非刺绣产品出口,据初步计算,这个比例大约是1:16。另外,入乡随俗也是湘绣走向世界的一个法宝。曾应明说:“比如,我们进入西班牙,了解到当地女性喜欢披肩,于是就以披肩为主打商品,并绣上西班牙女性喜爱的玫瑰花,很快就占领了市场。而在尼泊尔,考虑到当地人喜欢做礼拜,就推出一系列绣花抱枕,方便做礼拜时垫在膝头,深受当地客户欢迎。”
从2004年至今,湘绣城成了6位外国驻华大使和领事、9位商务和文化参赞以及60多批次国外市长、国际贸易代表团的光顾之地。曾应明的湘绣已成功进入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销售区域分布在欧美的英国、 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中仅销往日本的服装年销售量便已达到200多万件套,旗下的金霞湘绣公司以3天1个集装箱的频率,向国外输送绣品。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邀请湖南湘绣城参加“中尼文化活动周”活动
201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拉达市拟与湖南长沙县建立友好县市关系,拉达市理查森市长在长沙县考察时见到了湘绣,非常喜爱,曾应明应邀代表湘绣城将精美湘绣带到了拉达市,他个人也被授予拉达市荣誉市民。
目前,湘绣城园区企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5亿元。在湘绣城第一期工程40万平方米的建筑中,三分之一是商铺和工厂,三分之二是与之配套的住宅。现有25家湘绣企业、112家服装、家纺企业和21家电脑刺绣、拉链、银饰等配套企业进驻湘绣城,两层楼都是湘绣工厂。
如今,尝到文化产业化甜头的曾应明在文化产业传承之路上愈走愈远,大有扩张之势,除星沙湘绣城之外,位于长沙市的金霞湘绣园已经完工。公司参股的湖南省工艺美术基地完工后,将形成年产20亿元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
展示文化魅力
俗话说:“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有使用丝绸的习惯,呈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刺绣艺术,中国则有60多个绣种,这说明人类在享受物质的实用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审美对象,即把实用和审美统一在载体上。而湘绣它梦幻般的工艺外,更有着其文化含量——集中了中国“诗、书、画、印、绣” 的五大艺术要素,构成了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种魅力也转化为湘绣在市场上的“附加值”。 在曾应明眼中,湘绣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文化图腾。只有走大众化道路,才能延续承载两千多年文化的湘绣,并拓展其生存空间。
曾应明表示,传承文化是热爱工艺美术之人发自心底的一种使命,商业运作是传承文化背后强有力的支撑,也是每一商家必须经受的考验。商业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专业性的文化市场较之散户、小作坊,无论品牌影响或是成本、规模都占尽天时与地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艺美术中的发展呈上升趋势,而最容易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是烟花、湘绣、陶瓷。目前,形成产业性最好的是烟花,其次便是湘绣和陶瓷。未来,湘绣产业将形成领头作用。”曾应明大胆预测, 当谈到刺绣发展方向时,曾应明精辟地总结为三句话:刺绣带动非刺绣、刺绣带动产业链、刺绣带动文化旅游。”
仅仅10多年时间,湘绣从“五大名旦、 一哑四下台”的尴尬境地,又浴火重生,走向世界,成为湖南的一张烫金文化名片。湘绣产业传承的成功,让曾应明掌舵的湘绣城有力量为湘绣这张名片“烫金”:2005年,承办“湖南首届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06年,参与承办首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品博览会;2008年,承办首届湖南湘绣服装艺术节;2009年,承办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终评暨湖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 ;2010年,参与承办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品博览会;2011年,承办全国首届“中国绣”湘绣征歌大赛初评。2020年,组织长沙县湘绣行业30余家企业成立了长沙县湘绣文化产业促进会,聚集全县行业力量,大力发展湘绣产业。

电影《国礼》海报
目前,曾应明正在运用文字的、影视的手段,把湘绣文化展示给现代受众。湘绣城创作出品拍摄了一部湘绣主题电影《国礼》,撰写的长篇小说《中国绣》,还将拍摄一部三十八集《中国绣》的电视连续剧。他不仅要让世界人民用上湘绣产品,欣赏湘绣艺术,而且要让其了解湘绣艺术历史、技艺和内涵,让湘绣重现“优美的魔术般艺术 ”,让湘绣“享誉全球”。
还将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提质改造,打造绣坊街瑶族风情特色街,开展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美食制作技艺等活动,带动非遗文化振兴。

打造绣坊街瑶族风情特色街
2020年以来在全球疫情下,“互联网+”和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是传统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创建秋街秋爱平台(QJQI.com)是为满足客户、设计工作室、服装工厂、原料供应商多方需求而搭建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四百工程”计划,在“互联网+”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园区建设必将会更加注重以5G、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园区基础管理平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培育孵化等服务的融合应用,以“互联网+”助力园区实现服务方式、运营模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夯实园区在产业链上的比较优势,打造园区新的经济增长值。
从湘绣挣扎在没落的边缘到走向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湘绣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潜力。曾应明已将传承湘绣产业作为他作为湘绣城创始人将“锦绣潇湘·绣传天下”的文化使命的推进。他的湘绣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占领国际市场,他创办的湘绣城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解决了大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集团旗下企业湖南丝绸之路湘绣有限公司2021年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并计划在2025年完成企业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