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快学校文化建设步伐,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双一流”高水平职业学校得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学校文化建设,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创新学生宣传教育方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坚持为了师生、依靠师生、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爱与美”的校风和学风。
三、总体目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秉承学校“致用致美”校训精神和“至爱至美”的核心文化理念,融入湖湘特色非遗文化,融通企业文化,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和平台,浓厚文化育人氛围,精心培育高职文化育人的“美院品牌”,为学校完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育人全过程。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每年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成效。
2.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每年在师生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微宣讲、演讲比赛、主题征文以及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
3.培育、选树和宣传一批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每年至少推选1名省级“大学生自强之星”; 每年举办自强之星、国奖获得者事迹报告会,开展自强之星、国奖获得者风采网络展示;每年举办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每年评选“优秀志愿者”、“创新创业先进个人”、“优秀退伍复学学生”并进行表彰。
(二)、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1.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工作有方案、成果有展示,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每年举办一期“经典永流传”美院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一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一届体育文化节;积极组织参加教育部每年一届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做好作品征集报送工作。
2.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推进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组织编排展演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启动校级 “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建设工作,每年举办一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编排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舞台剧、歌舞音乐,组织开展班级唱红歌比赛,每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为主题的网络作品征集;加强校地合作,建立5个以上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3.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每年清明节举行烈士陵园扫墓及开展“缅怀革命先列,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活动,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举行祭奠活动,国庆节举行升旗仪式;每年组织青年学生到益阳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的主题党、团日活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和重要项目。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全面实施“五节两月”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实施二级学院、学生社团“一院一品”、“一社一品”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2.推进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每年开展原创艺术作品创作评选表彰活动。
3.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推选展示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每年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展示。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特别是各二级学院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宣传部牵头、相关单位参加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做好国家、省级、市级层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承发展。
(二)完善保障政策。完善资金、激励等政策措施,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引导和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建设相关文化项目。
(三)培养和优化人才队伍。加强辅导员队伍培养,加大辅导员文化建设送培力度,提升辅导员的文化育人水平。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运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少年宫和基层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作用,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